涇陽茯磚茶的歷史地位
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
涇陽茯磚茶的歷史地位

 

涇陽茯茶產生于宋代,涇陽茯磚茶成名于明朝,興盛于明清至民國時代。

 

涇陽是南茶北上必經之地。茶葉主要是黑毛茶。歷史上中國沿古絲綢之路外銷的貨物主要有三大類,絲綢、瓷器、茶葉。茶葉正是以涇陽茯磚茶為主。因而,涇陽茯磚茶被譽為"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"。

 

涇陽茯磚茶適合:在缺少蔬菜水果的高寒地帶及高脂飲食地區(qū)的人群飲用。特別是對居住在沙漠、戈壁、高原等荒涼地區(qū),主食以牛肉、羊肉、奶酪的游牧民族而言。因而,在我國西北地區(qū)有"生命之茶"之說。中國歷代朝廷正是看到了這點,將茶葉貿易作為"安邊"的重要手段之一。根據歷史記載宋代已經有"以茶治邊"的政策。《宋會要?食貨》指公:"袒宗設互市之法,本以羈摩遠人"。此舉增加了邊民的收入,藉以維護邊境的安寧。

 

歷史上,茯茶西運主要靠駱駝馱、馬載,銷售后,回來帶的主要是蘭煙,甘、寧、青的毛皮、藥材、香料、珠寶等;南茶北運涇陽后,回去主要帶有在涇陽改制的蘭州水煙和在涇陽加工好的皮貨、中藥材和涇陽產的硝鹽及棉布。至明清民國時期,商品生產和商業(yè)貿易進一步擴大,過涇茶葉量不斷增大,茶葉西去運輸問題突顯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增加運量,茶商設法改進茶葉包裝,壓縮茶葉體積,開始筑制磚茶,隨之誕生了"涇陽茯磚茶"。這一時期也正是涇陽茯磚茶發(fā)展的鼎盛時代。

 

《涇陽縣志》載:"清雍正年間,涇邑系商賈輻輳之區(qū)"。在涇陽境域商號131家。其中經營茯磚茶的商戶門店達86家,每年每家約300-500噸。當時涇陽茯磚茶除銷往西域各地外,更遠銷至俄國、西番、波斯等40余國家。據盧坤《秦疆治略》記載:"涇陽縣官茶進關,運至茶店,另行檢做,轉運西行,檢茶之人,亦有萬余。"時置涇陽縣城及周邊的茶行、茶莊、作坊、茶商號林立,熱鬧非凡。白天人潮如海,車水馬龍,夜晚燈火通明,歌舞升平,好一派繁榮景象。